学院首页

中文English

首页 -> 成果展示 -> Content

成果展示 Results show

音舞浸润心灵·美育绽放芳华 教育学院美育润心文化节暨2025年课程实践汇报展演

       当艺术之光照亮课堂,当实践之花绽放舞台,美育便有了最生动的模样。2025年5月18日晚,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大礼堂内座无虚席,"音舞芳华 美育新章" 教育学院美育润心文化节暨课程实践汇报表演在此璀璨启幕。19个精心编排的节目,将课程教学成果与美育创新实践深度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专业水准与人文温度的视听盛宴。
      激昂的鼓点划破夜空,2022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踏着铿锵节奏,以彝族传统舞蹈《甲磋舞》震撼开场。舞者们身着民族服饰,步伐矫健有力,队形变幻间尽显非遗文化的豪迈奔放。这不仅是课堂上民族舞蹈课程的成果展示,更是学院将地域文化融入美育教学的鲜活实践。通过沉浸式艺术体验,让学生在传承中厚植文化自信。
      紧接着,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2024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带来群舞《赤胆少年心》。红色灯光映照下,舞者们身姿挺拔如松,动作刚劲利落,将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誓言化作有力的肢体语言。从队形编排到表情管理,每个细节都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让美育成为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
      当舞台灯光转为柔和暖黄,2022级学生以舞蹈《我的妈妈叫桂梅》致敬时代楷模。舞者们通过佝偻的脊背、坚定的眼神、充满张力的肢体动作,重现张桂梅校长扎根山区教育的感人事迹。这支根据课程实践项目创作的舞蹈,不仅是对"燃灯精神" 的艺术诠释,更成为一堂行走的师德教育课。
      当舞台灯光转为柔和暖黄,2022级学生以舞蹈《我的妈妈叫桂梅》致敬时代楷模。舞者们通过佝偻的脊背、坚定的眼神、充满张力的肢体动作,重现张桂梅校长扎根山区教育的感人事迹。这支根据课程实践项目创作的舞蹈,不仅是对"燃灯精神" 的艺术诠释,更成为一堂行走的师德教育课。
      在师生共演节目《跃浪・飞菜》中,郭蓉老师带领学生化身渔家儿女,通过刚柔并济的舞蹈动作,展现劳动场景与拼搏精神。课堂上的舞蹈创编理论,在舞台上转化为鲜活的艺术表达,真正实现"以演促教、教学相长"。
器乐演奏将展演推向艺术新高度。许智的钢琴独奏《穿越时空的思念》,黑白琴键间流淌着动人旋律;董慕秋荷的独奏《在法国的十三天》,带观众感受跨文化艺术魅力。这些节目均来自器乐课程的实践考核,展现学生对多元艺术形式的驾驭能力。
      欢快旋律点燃全场,2022级学生带来舞蹈《黑走马》,以骏马奔腾般的舞步展现草原风情;2023 级学生化身灵动孔雀,在《碧波孔雀》中演绎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2024级学生带来《芭蕾序章》,用优雅舞姿诠释古典艺术魅力。现代古典舞《上春山》、合唱《国家》《追寻》等节目轮番登场,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
      当《儿歌串烧》的童真旋律响起,2022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用歌声唤醒童年记忆;一曲《送别》,唱出2022级学前教育3班学生对离别的深刻理解;《灵音逸舞》实现音乐与舞蹈的完美交融;《像你这样的朋友》用艺术诠释真挚友情;        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心怀憧憬,在《梅里之愿》中倾注梦想与期待。这些节目既是课程实践的成果,更是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文情怀的集中体现。
      从传统民族舞蹈到现代艺术表达,从个人独奏到师生共演,19个节目全面展示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创编、声乐表演、器乐演奏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这场展演不仅是教学成果的汇报,更是学院"课程+实践+展演" 三位一体美育体系的生动注脚。"美育的意义,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 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让美育真正成为滋养心灵、培根铸魂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美育的征程上,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教育学院正以昂扬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