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中文English

首页–>工作动态–>Content

校友风采

【优秀校友】雪域女儿心 桑梓情更深——白玛曲宗与边坝共成长的十年

校友风采:

姓 名:白玛曲宗

班 级:2012级会计学7班

工作单位:昌都市边坝县融媒体中心

导语

在西藏边坝县的雪岭峡谷间,白玛曲宗用十年青春丈量故乡的蜕变——从基层人民政府的扶贫专干,到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的“政策传声人”,她始终扎根边疆,以笔为犁、以行践诺,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书写着对故乡最深沉的爱。当崭新的藏式民居升起炊烟,当乡亲们的笑脸映红格桑花,她知道,这一路的风雪兼程,都化作了边坝春天里最动人的歌。

脚步丈量察民情 乡村振兴展作为

“阿佳,藏红麦卖得怎么样?价格还不错吧?”白玛曲宗来到村民家中,仔细询问着藏红麦的销售情况。自踏入都瓦乡加荣村担任驻村干部那天起,定期走访村民、关心民生就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习惯。除日常走访外,她还肩负着精准扶贫结对帮扶任务,她一直记挂着帮扶对象嘎松次仁一家。在关键时节,她总会及时送去生活物资及帮扶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在她的持续帮助及嘎松次仁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如今成功实现脱贫,收入也大幅提高。驻村期间,她走遍了村里的每一处角落,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村民的实际状况,以及村民在群众会上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

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收集民意,她深知,要想彻底改变村庄的贫困面貌,实现脱贫致富,必须立足本地实际,走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之路。根据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她带领村民探索出“修建家庭庭院温室、经济林灌溉+特色养殖”的致富模式。在她的不懈争取下,当地政府为加荣村争取到一笔笔产业发展资金。村民们在自家土地上种下藏红麦种子,满心期待着丰收。收获时节,她积极联系收购商,拓展销售渠道,帮助村民把藏红麦卖出去,换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藏红麦逐渐成为当地群众鼓起“钱袋子”的希望之源 。

与此同时,她发现村里具备发展牦牛育肥产业的基础,却因缺乏科学养殖方法与市场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为改变这一状况,她全程跟进,从养殖技术培训到市场销售,给予村民全方位支持与指导。她协助村里建立起牦牛育肥基地,改良牦牛品种,提升肉质品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育肥后的牦牛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价格也水涨船高。在她的带领下,加荣村彻底告别贫困,藏红麦畅销、牦牛养殖兴旺,村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越过越红火,村庄旧貌换新颜。

双语传递听党声 政策宣讲润民心

调任边坝县委宣传部后,白玛曲宗充分发挥自身双语的优势,深入牧区、村庄,用镜头和话筒记录基层故事,传播党的声音。在疫情防控期间,她冲锋在前,连夜录制疫情防控政策、公共场所注意事项等双语视频和音频,让本地群众及时掌握防疫知识,筑牢健康防线。同时,她积极策划民族团结宣讲活动,并通过“开群众会”和“官方新媒体平台”宣讲党的民族政策。

她录制了上百条藏汉双语政策宣讲视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法规政策“翻译”成藏区群众听得懂的乡音,让党的惠民政策“飞入雪域千家万户,架起了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十年坚守,初心如磐。如今,边坝的蓝天白云下,新居林立、产业兴旺,白玛曲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敢教边坝换新天”的豪迈信仰。如今她依然步履不停,用忠诚与热爱,在这片热土上续写着“边疆儿女心向党”的时代篇章,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干部的使命担当,正如她常说的:“我的青春能在服务群众中闪闪发光,就是最大的幸福”。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这朵“格桑花”依然在尽情绽放,续写着更多动人的边坝故事。

文稿  王利锁 付加林 白玛曲宗

配音  文学院 于希鹏

排版  刘思瑜

一审  王利锁

二审  余银宝

三审  李本华

【关闭】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