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中文English

首页 -> 党团工作 -> Content

党团工作 Group work

“粽香传非遗 针艺承匠心”端午文化实践活动

为赓续中华文脉,厚植文化自信,深刻体悟端午节所承载的千年历史记忆与厚重人文底蕴,并积极回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刺绣技艺在现代传承的迫切呼唤,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在党总支的引领下,于2025年5月28日开展了“粽香传非遗 针艺承匠心”端午文化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亲手制作扎染方寸、刺绣锦绣、香囊寄情,让青年学子沉浸式触摸民族智慧的璀璨结晶,感悟指尖流转的匠心独运,从而唤醒文化传承的自觉担当,激发创新转化的内生动力,使沉淀千年的非遗瑰宝在新时代青年的心手相传间焕发蓬勃生机,绽放时代华彩,为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筑牢世界文化激荡中的坚实根基贡献青春力量。

1、当日专业教学阶段

活动当日特邀扎染、刺绣专业教师开展教学。

扎染教学:教师讲解原理、工具与操作步骤,现场示范扎结、染色技法,学员动手完成扎染作品初稿;

刺绣教学:指导针法技巧与图案设计;

香包教学:演示裁剪布料、填充香料、缝制装饰全流程,学员亲手制作端午特色香囊。

 

2、自由创作与交流

教学结束后开放自由创作时间,学员融入个人创意完善作品;

指导老师巡回答疑,鼓励跨组交流技法经验。

 

3、作品提交与存储

活动结束学员可携作品继续深化加工;并于2025年6月8日(端午节后)统一提交至艺术楼N416;

主办方专人接收、登记并妥善存储,确保评比前作品安全。

 

4、专业评比环节

作品收齐后择日组织艺术学院评审小组;

从创意设计、工艺技巧、文化内涵三维度评分。

本次活动共参与128名同学,涵盖7个专业,以端午佳节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了融合扎染、刺绣与香包香囊制作的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伊始,主持人深刻阐释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点燃了大家守护文化根脉的热情。在专业老师悉心指导下,大家纷纷投入实践:扎染成员亲历布料在捆扎与浸染间幻化出独特纹路的过程,将青蓝之色晕染成手帕、方巾,体悟“偶然天成”的匠心与自然哲思;刺绣组则在一针一线的穿梭中,将端午粽叶飘香化为绣布上的生动图景,或装点成扇面,或缝制成玩偶,于细微处感受传统针法的严谨与恒久魅力;香包制作在于巧手缝制出蕴含艾草清香的各式香囊,无论是传统粽形、虎头形,都在指尖流转间传递着驱邪祈福的节日内涵与民俗智慧。

随后的自由创作环节,同学们不仅将所学技艺深化完善,更积极交流创意、碰撞灵感,尝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此次活动,远不止于学习几门手艺、制作几件作品。它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之旅,让各位成员在亲手捆扎、染色、穿针、引线、缝制的过程中,真切触摸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与独特美感,特别是扎染的质朴率真、刺绣的精工细琢、香囊承载的民俗情感,无不彰显着先民的智慧与精神追求。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守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精神标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

本次活动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它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文化薪火责无旁贷,要像对待扎染的每一道褶皱那样,葆有对事业的专注与精益求精;要像香囊包容艾草芬芳,善于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入时代发展;更要以创新思维为古老技艺注入活力,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这正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支部凝聚力与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对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转化为立足岗位、担当实干、服务人民的强大动力,让文化自信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深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