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中文English

首页 -> 成果展示 -> Content

成果展示 Results show

云南雪山文化研究

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范斌主持完成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云南雪山文化研究”,批准号:SKPJ2023031,结项证书号:2024452。团队成员:郑彦军、林谋旺、夏彪、和向梅、梁景祥。

 

一、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科普对象

雪山与其他高山不同,因山顶终年覆雪,更显神圣和瑰丽。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内涵人文思想。云南境内雪山众多,主要有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白马雪山、梅里雪山、石卡雪山、轿子雪山、碧罗雪山等。  

雪山文化是指以雪山自然生态属性为基础形成的人类文化,不仅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产生活方面,还深入艺术、审美、信仰、宗教、伦理、习俗、心理、游艺等精神文化领域。

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出版查询系统检索主题词“雪山文化”、“云南雪山”,未发现类似主题的图书出版,但有单个雪山的独立著述。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雪山”,发现关于雪山的研究,其范围集中在云南境内的雪山,依次排名为玉龙雪山、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碧罗雪山等,而不是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地的雪山。

为什么云南境内雪山具有那么大的研究价值?与西藏、新疆雪山相比较,云南雪山的共性和个性在哪里?云南境内各自雪山的共性和个性是什么?普通公众是否能够科学认识把握云南雪山的文化内涵?本项目试图考察这些问题。

本项目的科普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尤其云南省内各高校大学生、中小学生,以及社会上雪山文化艺术爱好者、旅游爱好者、科研群体。

二、研究内容

(一)本项目核心观点

雪山之所以超越纯粹自然景观,进入人类文化场域,化为人类文化符号,根本原因是雪山与人类生产生活生命活动紧密相关。云南雪山与人类活动空间的直线距离较近,同时也缩短了心理距离、文化距离。云南境内雪山,与山下的各民族群体的日常生活、审美表达、宗教习俗等联系密切。相对而言,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地的大部分雪山都位置偏远,较难进入人们生活之中。另外,云南雪山纬度偏低,但终年覆雪,与其他冬季才覆雪的高山相比,更显独特和瑰丽。

(二)总体框架

本项目以云南境内雪山文化为研究对象,以完成《云南雪山文化漫谈》科普读本为指归,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云南雪山文化内涵,结合云南雪山文化实际情况,梳理出四个重要的文化方向。总体框架如下:

 

绪论  雪山、文化与雪山文化

第一章 云南雪山文化概述

第一节 云南雪山概说

第二节 云南雪山文化的生成

第三节 云南雪山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 云南雪山之物产文化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第二节 矿产多样性

第三节 水之源

第三章 云南雪山之生态文化

第一节 地质

第二节 气候

第三节 生态伦理

第四章 云南雪山之审美文化

第一节 文学

第二节 艺术

第三节 旅游

第五章 云南雪山之神秘文化

第一节 宗教

第二节 民俗

第三节 殉情

第六章 云南雪山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云南雪山文化的传播

第二节 现当代社会的云南雪山文化的传播

 

(三)主要目标

本项目理清、分析云南雪山文化的特征、内涵和传播情况,考察云南雪山文化的独特性、整体性。本项目不是传统的云南雪山文化知识普及,而是云南雪山文化的价值引领。

(四)重点难点

本项目的重点是雪山文化的四个方向,即物产文化、生态文化、审美文化、神秘文化。难点是雪山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文化维度如何贯穿上述四个方向。

三、研究思路

本项目以廓清云南雪山文化为目标,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分析其内涵,梳理出物产文化、生态文化、审美文化、神秘文化四个方向,最后探索了云南雪山文化在历史上的传播情况。四个方向具体为:

1)经世致用——发现雪山之饶。表现为生物、矿产、医药多样性和化雪为水,享受雪山物产的丰饶。

2)传世承继——建构雪山之伦。表现为地质、气候、生态伦理思想。

3)喻世明理——赏鉴雪山之美。表现为文学艺术生发、旅游资源开发,感受雪山外形的美丽。

4)醒世祛魅——揭开雪山之秘。表现为民俗信仰、民间礼仪,科学理解在历史上,人们赋予雪山的神圣性和山下人民大众生活的紧密关系。

四、创新之处

(一)本项目在科普内容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本项目是在前人孤立研究基础上的综合研究。不是简单列举云南各雪山的文化特点,而是把云南雪山置放在滇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众多民族交流交融的人文历史环境之中。雪山跨越了地域空间,在时间长河中,凝结为雪山周围多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

(二)本项目在科普形式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本项目采取图文并茂方式编著科普读本和科普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而不失严谨,思想深刻又能深入浅出;图片包括摄影照片、油画、国画、版画、插画、漫画等;综合采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进行推广宣传。

五、研究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发表社科普及文章10篇。

序号

文章名称

发表媒体

主办单位

日期

1

终古冷淡持皎洁,迥绝人间玉龙雪——赵银棠《玉龙山》诗浅释

云南经济日报_云南经济新闻网

云南经济日报社

20231228

2

立志勉高洁,永持白雪心 ——浅析赵银棠《雪山记游》

云南经济日报_云南经济新闻网

云南经济日报社

20231228

3

丽江木公土司诗文中玉龙雪山无与伦比的美

文旅头条新闻网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20240121

4

玉龙雪山“美”在哪里

文旅头条新闻网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20240118

5

玉龙雪山之“美”始于何时

文旅头条新闻网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20240227

6

揭秘雪山神药:冬虫夏草

山西科技报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40402

7

除了美,云南雪山还有啥魅力

青年文学家

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40510

8

揭秘雪山新贵:玛咖

山西科技报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40523

9

玉龙雪山忆徐霞客

青年文学家

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40710

10

东巴纸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科学之友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41115

 

(二)最终成果

撰写科普读物《云南雪山文化漫谈》书稿1部,21万字,拟在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科普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成果的学术价值、科普价值和应用价值

对云南的雪山进行文化研究,可以深入挖掘各民族与雪山的深厚联系,为文化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和案例。云南的雪山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知识和科学原理。通过研究,可以向公众普及关于雪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雪山文艺、雪山医药等知识,以及雪山保护的重要性。云南的雪山文化研究对于文旅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成果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本项目成果不仅向公众普及了云南雪山文化知识,提升了云南雪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雪山相关产业的发展。在项目组成员即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梁景祥的支持与推广下,本项目将云南雪山文化与学院学生毕业设计及相关课程结合,由项目组提供雪山文化材料,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动画视频、影视拍摄、文创设计、剪纸工艺等方面,主动探索、表达、传播云南雪山文化内涵,并向外界宣传、展示、普及云南雪山文化。共举办展览3次,分别是“雪山之花——美术学专业建设成果汇报展”、“艺术设计学院精品课程结课作业展”、“天雨流芳 创意丽江——艺术设计学院毕业设计展”。展览获得丽江市、校领导的一致好评,云南网-丽江、“丽江融媒”和“今日永胜”新媒体、丽江文化旅游学院院报及公众号等进行了相关报道。吸引本校2万多学生、丽江师范学院师生、丽江文化旅游学院附属幼儿园师生及丽江各界人士,前来参与、或网络体验云南雪山文化。

50余件云南雪山相关精品作品,依托项目组成员即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能大师林谋旺工作室,进行长期展示,长效科普。学生毕业设计如玉龙雪山旅游导视作品、玉龙本草科普绘本、玉龙山神阿普三多插画设计、雪山文创产品等,学生正在洽谈作品市场转化问题,能够为玉龙雪山、梅里雪山旅游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另外,前述10篇科普文章,通过不同媒体刊登,受众广泛,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