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中文English

首页 -> 科研工作 -> Content

科研工作 Research work

《创意时装设计》课程实验(训)教学记录

课程名称(代码)

创意时装设计(26052A34

开课学年

2024-2025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

艺术设计学院

开课年级

2022级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学分

3

实践学时

40

执笔教师

杨点冰

 

专业班级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1、2班

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时装设计元素的创新思维学习,掌握时尚元素在服装款式、材料、色彩、工艺等方面运用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创意时装设计的设计方法与快速表达形式的学习,掌握设计要素的组织与规划,培养具备独立创作设计的能力。

3.育人目标:通过对时装设计时尚艺术性的学习,从时尚概念入手,提升学生的时尚意识与专业素质,并能通过观察、整理和消化,将感悟到时尚元素有选择地合理运用与设计。

先修、后续课程

服装画表现技法;服装结构设计;民族服饰创意设计;演艺服饰创意设计

一、课程实训大纲   

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学时

类型

实验/实训场所

备注

1

第一节 造造型结构的创新思维训练

 

结合服装轮廓和局部变化,绘制两个系列创意时装设计造型结构效果图

1

演示、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室

 

2

第二节 材材料料工艺的创新思维训练

 

结合灵感板的内容,完成3份15cm×15cm尺寸的材料与工艺创意实践

2

演示、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室

 

3

色彩视觉的创新思维训练

结合色彩与面料的质感,绘制两个系列色彩效果图

1

演示、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室

 

4

跨跨界元素的创新思维训练

 

 

创作一个跨界设计作品,可以是服装、配饰或品牌形象设计,并解释其设计理念和创新点

2

演示、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室

 

5

第五节 概概念塑造的创新思维训练

 

创作一个概念设计作品,可以是服装设计、时尚摄影或艺术装置,并解释其概念性和创新点

2

演示、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室

 

6

时装设计创意灵感采集与捕捉

进行时尚调研,收集流行元素,并撰写调研报告

4

演示、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室

 

7

创意时装的设计方法YS体系——8种设计技巧

运用YS体系——8种设计技巧完成创意时装款型与色彩的创意实践

5

演示、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室

 

8

 

时尚元素的快速表达训练

 

创作一个时装设计系列,展示如何通过款式局部设计和面料快速练习来体现流行主题

5

演示、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室

 

9

创意时装的设计实践

创意时装系列作品设计

18

设计、创新

理实一体化教室

 

总计

 

 

40学时

 

 

二、课程实训环节(具体内容根据课程实际情况撰写,也可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创新点等方面撰写、图文结合

造型结构的创新思维训练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时装造型结构的创新思维。

(二)实训目标:服装造型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方法,改变传统思维方式,突破传统的空间观念,有效提高时装设计意念的表达形式。

(三)实训授课过程:分析综合流行要素进行创新。服装轮廓变化和局部变化对造型结构的影响。结合流行要素进行创新。,绘制两个系列创意时装设计造型结构效果图。

(四)学生作品/成果

材料料工艺的创新思维训练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各类材料的特征及其工艺的处理形式,材料的创新再造方法和织物创新拓展。

(二)实训目标:了解各类材料的特征及其工艺的处理形式,让学生在设计制作时选择最合适的面材料,运用到材料创意实践中。

(三)实训过程:收集不同肌理材料,掌握各类材料的特征及其工艺的处理形式,结合灵感板的内容,完成2份15cm×15cm尺寸的材料与工艺创意,并运用到小人台中的实践。

(四)学生作品/成果

色彩视觉的创新思维训练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色彩与面料质感、肌理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视觉效果的影响,色彩搭配原理及其在时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二)实训目标:使学生掌握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基本原理、作用及其与面料质感、肌理的相互关系,了解色彩流行趋势的分析方法和应用技巧。

(三)实训过程:如何根据面料质感和肌理选择合适的色彩并控制其视觉效果,准确分析流行色提案,并结合市场趋势和设计定位确定服装色彩方案,绘制两个系列创意时装设计色彩效果图。

(四)学生作品/成果

跨界元素的创新思维训练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如何将跨界思维融入设计实践,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市场吸引力的产品,跨界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创新。

(二)实训目标:理解跨界设计的概念及其在现代时尚领域的重要性,掌握跨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跨界思维的培养。

(三)实训过程:通过案例研究,理解跨界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效果。可以是服装、配饰或品牌形象设计,并解释其设计理念和创新点。

(四)学生作品/成果

概念塑造的创新思维训练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服装设计。

(二)实训目标:学习如何将概念设计应用于服装设计,以提升创新能力和艺术表达。

(三)实训过程:概念设计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展现概念版。

(四)学生作品/成果

时装设计创意灵感采集与捕捉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灵感素材的转化为创意时装设计的方式。

(二)实训目标:创意时装设计灵感阐发的途径,创意时装设计汲取灵感素材,收集素材,到完成由灵感转化为服装创意设计实现的完整过程。

(三)实训过程:把握创意时装设计灵感的捕捉与深化,学会从多角度,多渠道挖掘设计灵感,同时训练敏锐地观察事物,将素材收集并转化为素材版。

(四)学生作品/成果

创意时装的设计方法YS体系——8种设计技巧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旋转、对称/不对称、组合、对比、拼版、完善、缩放、解构。

(二)实训目标:掌握YS体系——8种设计技巧,打开设计思路,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变化和创新。

(三)实训过程:运用YS体系——8种设计技巧完成创意时装款型与色彩的创意实践。

(四)学生作品/成果

时尚元素的快速表达训练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时尚元素的采集、整理与归类技巧。

(二)实训目标:掌握服装资料和信息的科学规范储存与整理方法,学习如何对服装资料进行分类和归档,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

(三)实训过程:将大量杂乱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有效归类,从众多时尚元素中提炼出对设计有价值的信息。

(四)学生作品/成果

三、考试环节

(一)考试要求

1.设计主题:以“源·华采”为主题,完成创意时装系列设计。“源”可象征自然、文化、情感之源等一切事物的根基与源泉,“华采”则突出绚丽精美的视觉呈现与独特魅力表达;

2.设计内容:⑴设计调研(市场、时尚元素、品牌、设计师);⑵灵感来源:以图片、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示灵感来源素材(形状、图案、纹理);⑶创新思维(造型结构、材料工艺、色彩视觉、跨界元素、概念塑造);⑷色彩设计:传达出主题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⑸造型设计:具有创新性与美感的服装造型(廓形、结构、细节处理);⑹面料创意:创造出独特的肌理质感(印染、刺绣、编织、拼接、褶皱)等工艺手法;⑺草图;⑻效果图:每人4套为一个系列,表现手法不限;⑼款式图(正面、背面);

3.设计实物:挑选一套款式进行制版和成衣制作,搭配完整的配饰,并进行成衣拍摄。

(二)优秀学生作业  

四、实践教学反思与总结根据教学环节中存在问题,取得的成绩等提出思考或分享经验。类似成绩分析报告,可以逐班分析也可以整体分析

通过《创意时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创新思维、设计表达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反映出教学环节中需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材料工艺创新思维”实训中,学生通过触摸感知材料特性并完成肌理再造实践,作品展现出对材料语言的深入探索展现了较强的综合能力。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在“概念塑造”作业中,学生难以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服装语言,导致作品形式化倾向明显。其次,课程进度与个性化需求存在矛盾。2班学生基础扎实,作品创新性与完成度较高;而1班部分学生因专业基础薄弱,通过示范教学与互助小组缩小差距。第五章“创意时装系列作品设计”需在6周内完成18学时的任务,部分学生因工艺复杂或材料准备不足而进度滞后,统一的教学节奏难以满足差异化需求。此外,团队协作中暴露出沟通效率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教学需从三方面改进:其一,加强案例教学与分层指导,通过分析国际设计师的跨界作品或非遗元素的现代转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落地路径;对进度滞后的学生增设“一对一辅导时段”,对能力突出者引入数字化设计工具等进阶任务。其二,优化实训流程,将复杂任务拆解为阶段性目标系列作品设计分为灵感板、结构草图、工艺试验三阶段,确保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材料试验。其三,强化团队协作机制,在小组任务初期明确分工与评分标准,引入“组长责任制”与阶段性汇报制度,同时通过“协作反思表”引导学生总结合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