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民族服饰手工艺 |
课程代码 |
26052A36 |
||
开课单位 |
艺术设计学院 |
适用专业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
||
课程类别 |
专业必修 |
学分 |
3 |
实践学时 |
64 |
执笔教师 |
刘月 |
教学团队 |
和向梅 |
||
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服饰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了解民族服饰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民族服饰手工艺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知识,包括布料、丝线、饰品等的特点和用途,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课程教学中注重创意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各种手工艺技法的学习和实践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育人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学习民族服饰的独特工艺和美学价值,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在传承和创新民族服饰手工艺的过程中,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使命的责任感。通过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认识到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价值,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
|||||
先修、后续课程 |
序 号 |
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学时 |
类型 |
实验/实训场所 |
备注 |
1 |
民族服饰手工艺概述 |
1、比较分析不同民族手工艺存在的差异。 2、思考如何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
2 |
演示、综合 |
理实一体化教室 |
|
2 |
民族刺绣工艺 |
选择一个特定的民族刺绣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所学的民族刺绣特点,完成一款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图案。同时思考民族刺绣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自己对民族刺绣工艺保护和传承的建议和想法。 |
11 |
演示、制作 |
理实一体化教室 |
|
3 |
民族编织工艺 |
选择一个特定的民族编织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所学的民族编织特点,完成一款具有民族特色的编织造型,并呈现出传统服饰的特色。 |
11 |
演示、制作 |
理实一体化教室 |
|
4 |
民族印染工艺 |
选择一个特定的民族印染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所学的民族印染特点,完成一款具有民族特色的印染服装。 |
11 |
演示、制作 |
理实一体化教室 |
|
5 |
民族服饰手工艺综合实践 |
运用至少两种少数民族服饰手工艺,以民族服饰相关元素为主题,制作一件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同时介绍作品的评价标准,涵盖工艺技法的运用、创意体现、文化内涵展现等方面。 |
14 |
演示、制作 |
理实一体化教室 |
|
6 |
民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 |
根据教学内容,完成一套传统民族的制作,呈现出完整的传统面料选择、裁剪技法、传统手工艺等,并完成展示。 |
15 |
演示、制作 |
理实一体化教室 |
|
总计 |
|
|
64 |
|
|
|
民族刺绣工艺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深入探寻民族刺绣的深厚底蕴,剖析民族寓意深远的图案、大胆浓烈的配色和独特精巧的针法背后故事。实践环节更是关键,从基础针法练起,操作平绣、锁绣等,感受针线穿梭;进而发挥创意,从自然、民俗中汲取灵感设计图案。
(二)实训目标:掌握刺绣的基本技能,包括针法、配线、图案设计等方面的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和学习刺绣,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实训授课过程:
1、教师案例示范
民族编织工艺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民族编织工艺教学,带大家回溯历史,了解竹编、草编等发展。理论课剖析各类编织蕴含的文化,实践时从认识工具、学基础技法起步,逐步编织平面、立体物件,融入民族特色,用双手让平凡材料变身精美艺术品。
(二)实训目标:本章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编织工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掌握编织的基本技法和工具使用,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三)实训过程:
1、调研实践
2、学生实操训练
民族印染工艺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在民族印染工艺教学实训中,学生将系统学习扎染、蜡染、蓝印花布等经典印染技法。从设计图案、布料预处理,到运用不同防染材料与染料进行创作,亲手制作手帕、围巾、布袋等成品。通过实训,深度体验民族印染的魅力,掌握传统工艺技能,培养创新设计思维。
(二)实训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引领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印染的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内涵。使学生掌握印染的基本技法,包括扎染、蜡染等不同印染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实训过程:
民族服饰手工艺综合实践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分析风衣造型与放松量的结构特点,学习风衣结构分割设置,掌握衣身、育克、两片袖、立翻领等组成结构的面料准备及立体裁剪步骤,以及最终的样板的平面整理、拓版应用。
(二)实训目标:在民族服饰手工艺综合实践教学实训里,学生从研究各民族服饰特色入手,学习刺绣、编织、盘扣等传统手工艺技法。运用丝线、布料、珠子等材料,亲手制作民族风服饰配件,如胸针、荷包等,或对服饰局部进行创意改造,提升动手能力,传承与创新民族服饰文化。
(三)实训过程:
(四)学生作品/成果
民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在民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教学实训中,学生先深入了解不同民族服饰的款式、结构与文化内涵。接着,学习裁剪、缝制、装饰等基础技法,挑选对应面料与配饰,亲手制作如苗族百褶裙、满族旗袍等服饰。通过实践,掌握传统制作工艺,感受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二)实训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为学生建立对民族传统服饰的整体认知。学习民族传统服饰的基本工具知识和裁剪技巧和实际操作训练,掌握民族传统服饰制作的关键技能。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服饰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实训过程:
(一)考试要求
①确定某一少数民族,深入挖掘其服饰文化精髓,分别从服装色彩、款式、面料、纹样以及配饰等方面分析研究,PPT格式呈现;
②根据研究完成一套传统少数民族服饰制作,以白色色调为主;
③列出制作服饰所需的材料,并解释所选材料的原因;描述采用的制作工艺,并说明如何体现民族特色;
④分析民族服饰在现代生活中的实用性,并讨论如何通过设计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优秀学生作业
四、实践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次民族服饰手工艺教学课程围绕少数民族刺绣、编织、印染及传统服饰学习展开,以完成少数民族服饰还原为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收获颇丰,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在教学成果方面,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地参观少数民族服饰展览、邀请民间艺人现场示范,学生深入了解了各少数民族服饰背后的文化故事、象征意义。在技能培养上,刺绣、编织、印染等实践环节的设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基础针法进行刺绣创作,掌握编织的基本技法,制作出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的印染作品。在服饰还原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少数民族服饰结构,了解传统元素,实现了对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同时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时间安排上,由于部分技法难度较高,如复杂的刺绣针法和编织花样,导致实践操作时间紧张,学生对一些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影响了最终服饰还原的效果。教学资源方面,虽然邀请了民间艺人,但次数有限,未能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需求;相关的少数民族服饰实物和资料数量不足,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此外,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未能得到充分关注,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多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教师在指导时难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
针对这些问题,后续教学将做出相应调整。在时间规划上,重新评估各教学环节所需时长,合理分配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时间,对于复杂技法提前安排预习和额外的练习时间。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服饰实物、书籍、影像资料的收集力度,建立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增加与民间艺人合作的频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为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加强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有所收获,进一步提升民族服饰手工艺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