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中文English

首页 -> 科研工作 -> Content

科研工作 Research work

《设计思维表达与创作》课程实践教学记录

课程名称

设计思维表达与创作

课程代码

26022A45

开课单位

艺术设计学院

适用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学分

3

实践学时

40

执笔教师

闫芳

 

教学团队

 

闫芳、张宏超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设计方案表达的原理与技法;提高学生认知环境设计作品形象的性格、品质和美学的感受力;强化设计形象思维与表现力;为学生以后进行专业设计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意图呈现的能力。由于本门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模式多以示范与讲解结合的形式,做到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1.通过对方案表达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拥有强化设计形象的能力;

2.通过对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的思考和挖掘设计问题,并找到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法和过程

3.通过对设计程序的学习,让学生能明白一个满意的、可靠的设计成果,是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推进设计各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并取得相应的成果。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遵循设计程序的习惯,使其学会如何统筹安排各个设计阶段,系统化整体化把握设计流程,从而在面对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时,能够合理、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先修、后续课程

先修:设计初步;环境设计原理与方法;设计图学后续:居住空间设计、民宿空间设计等。

一、课程实训大纲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学时

类型

实训场所

备注

1

手绘技法表现

1、基本技法、单体表现

2、平、立、演示

3、质感的表达

12

综合

多媒体教室

 

实景表现

植物、建构物、质感、景观节点平立剖面的综合表现

4

综合

实践

 

2

设计分析

图形图像分析、对比优化分析、网格与图解分析、数据可视化分析

4

综合

多媒体教室

 

设计方法

几何构造法、自然抽象法、模型实验法、文本叙事法

2

综合

多媒体教室

 

分析部分

校外实际案例的分析图绘制

4

创新、设计、研究

实践

 

3

项目研究与调研

项目设计前期阶段,数据测量收集

4

创新、研究、演示

校外实践

 

设计概念形成与设计策略

对项目设计前期的分析汇报

8

创新、验证、研究

多媒体教室

 

设计方案呈现

项目设计完成阶段

2

验证

多媒体教室

 

总计

 

 

40学时

 

 

 

二、课程实训环节

手绘技法表现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

1、基本技法、单体表现;

2、平、立、剖面的演示;

3、质感的表达

(二)实训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手绘的优势以及与设计思维的关系,拥有塑造单体造型的能力;

2、通过对平、立、剖面技法的解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方案设计的思维方式与尺度感。

(三)学生作品/成果——线稿、平面图等

中济海实景表现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植物绘制与创作演变

(二)实训目标:

本次课程实训,旨在通过中济海植物写生与创意转化,深化学生手绘技法,提升写生速度与精度,同时培养细致观察与精准描绘能力。实训期间,学生将实地观察中济海植物生态,进行整体造型与细节拆解写生,并提炼植物元素进行创意表达。通过此过程,激发学生设计灵感与创新能力,鼓励个性化思考与表达,为后续设计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实训强调安全第一,避免重复选材,注重时间管理,鼓励后续跟进与分享交流。通过本次实训考察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技能提升:

深化学生对手绘技法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写生速度与精度。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与精准描绘的能力,增强对植物形态、色彩及质感的敏感度。

2、设计思维激发:

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培养观察与提炼设计元素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鼓励将植物元素以个性化的方式融入设计创作中。

3、个性化表达:

强调个人观察与表达的独特性,鼓励学生在写生与创作过程中展现个人风格。

通过本次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我表达能力。

(三)实训过程:

(四)学生作品/成果

普济村外出调研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普济村实际案例的分析图绘制

(二)实训目标:

本次普济村调研实训,旨在深化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理解,通过实地踏勘、访谈、问卷及基础数据收集,掌握村落布局、建筑风格、公共空间及自然景观等关键信息,并关注村民生活方式与需求。实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调研方法,包括访谈、问卷及测量等,培养观察力、分析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基于调研结果,学生将明确设计目标,学会提炼核心问题,为后续设计策略的制定与环境设计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与概念基础。

(三)实训过程:

(四)学生作品/成果

三、考试环节

(一)考试要求

题目:以“乡村振兴·乡景融合”为主题,进行丽江市普济村民居建筑周边景观设计。

1.请以“乡村振兴·乡景融合”为主题,进行丽江市普济村民居建筑周边景观设计,设计需明确基地边界,总面积不小于1.0公顷;

2.进行详细的现场调研,涵盖自然生态、人居环境、保护属性等基础信息;

3.区位分析需清晰界定现状,包括建筑物的风格、建造材料以及建筑周边景观环境的特点;

4.设计应以改善民居建筑周边的居住环境为目标,体现乡村建筑的独特魅力的同时,融入地方文化元素;

5.为确保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必须提供详尽的平面图,并配套主要立面图和剖面图。在绘制立面图和剖面图时,需细致考虑植物与建筑立面的和谐共生,以及植物自身的配置美学效果;

6.需要详细的分析图,包括但不限于现状分析图(需要清晰地反映普济村当前的自然环境、建筑分布、交通状况等基本信息。包括地形、植被、水文、交通等要素)、问题识别图(旨在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策略规划图(基于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节点设计图(对特定区域进行详细设计,体现乡村的文化和美学价值)等;

7.设计过程中需强调设计逻辑的表达,同时重视对不同类型空间布局、建筑界面的优化处理,并附上设计逻辑分析图以强化说明;

8.设计方案应考虑可持续性原则,如本地植物、本地材料的应用等。

(二)考试过程

(二)优秀学生作业

四、实践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学期的《设计思维表达与创作》课程中,“乡村振兴·乡景融合”为主题,进行丽江市普济村民居建筑周边景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总体上,课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比如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特别是在实地考察和设计任务环节中,学生展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和创造力;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空间规划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能够更加系统和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设计原则;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有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小组合作项目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协调分工和共同解决问题。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未来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优化,比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别墅空间设计的复杂性和细节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在设计表达和分析图绘制上不够准确和深入;个别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方面表现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项目完成质量等。针对理解难度较大的学生,将增加更多的案例讲解和示范,通过直观的教学辅助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设计要点;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意识,通过定期的进度检查和反馈,鼓励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认识到了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对教学成效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将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思维表达与创作》课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成长。